新中國|黃岩個展: 上海

2014年6月21日 - 7月12日

黃岩 = 變量藝術 + 塗墨 + 墨拓 + 作用力

 

黃岩在20世紀末,21世紀初中國當代藝術運動中,在幾個領域的交匯點上,都有他的痕迹,成為許多藝術領域的拓荒者。像觀念攝影、交互藝術、行為藝術、油畫、雕塑、紀錄片、裝置等等。黃岩作為新京派的領軍人物,早在1978年就拜長春的藝術家王淮學習傳統山水畫

花鳥畫、人物畫,1979年至1981年,學習四王和文革名家,如錢松岩、宋文治,1981年黃岩運用拓墨法創造了一批墨繪山水作品,並開始受西方現代思潮的影響參加85新潮美術運動,長春這時一個重要的藝術事件是發明了一種新的版畫成像系統——《泥版畫》,這場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長春的新版畫藝術運動,徹底地改寫了中國建立在西方啟蒙藝術基礎上的藝術運動方向,是中國後文人藝術最早落地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藝術革新。

 

90年代黃岩在長春單槍匹馬地創造了郵件藝術,黃岩在90年代以長春城市為根據地,以實物拓印的方式,以郵寄的方式研究長春城市系統的社會變遷,長春的半徑成為黃岩觀念藝術、整體藝術的一個地理概念。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以藝術的名義對一個城市系統地進行藝術研究這是第一個案例。它不同於西方的郵寄藝術與一般的觀念藝術,是一次中國本土化的中國藝術製造的混搭。2000年以後,黃岩來到北京,入駐中國第一個由廠房改造的藝術區,香格里拉藝術公社,隨後入駐798藝術區和宋庄藝術區。在798藝術區成立了藝術非盈利機構瑪斯德比藝術中心,做了一系列關於城市亞文化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展。

 

2000年以後,黃岩的影像作品參加了一系列代表中國的國際性大展,最知名的是將山水圖形畫在人的身體上的影像作品,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文人藝術第一次和人的主體合二為一,在當代藝術層面,黃岩完成了一次主客體的混搭,這是黃岩對工業藝術的修正,黃岩這一作品始於1994年,他將山水畫畫在自己的臉上。

 

2008年以後,黃岩關注藝術的繪畫系統、書寫系統,開始在符號學層面與西方當代藝術對接,做了國畫研究系列、指印系列。黃岩將傳統文人畫的美學拆解成點和線,用亂線、點(指印)模仿梅蘭竹菊,傳統文人藝術中的人物畫、山水畫、花鳥畫的細節都蒙上了概念的色彩。2010年以後,黃岩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舉辦的10個水墨個案藝術展上,將多倫美術館做成水墨實驗室,進行了一系列現場展示的試驗,黃岩將現場的溫度、濕度對畫的影響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,包括力量、重量等被西方藝術史忽略的因素作為影響藝術的重要方式,這可以看做是「量藝術」的開始,「變量藝術」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