狮語画廊荣幸呈现艺术家徐大卫与张宁的双个展《瞬息与余响》(Ephemera and Echo)。展览将汇集徐大卫自2016年以来的绘画作品与张宁的《蜉蝣》《那喀索斯》系列雕塑。两位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创作语言,共同探讨时间的流动性、记忆的回响与生命存在的感知。

 

人只能在有限中感知无限,在瞬息中体悟永恒。

——约翰·伯格(John Berger)

 

时间在此并非线性流逝的河水,而是如亨利·伯格森(Henri Bergson)所提出的"绵延"(Durée)哲学概念—— 一种知觉与意识的连续。徐大卫的绘画以饱满的色彩与直觉性的笔触,捕捉了山野间的劳作、舞者的旋转、土地的沉默。这些画面并非定格的瞬间,而是流动的时间场域,在《未知之地》的幽蓝深渊与模糊的轮廓中,存在与遗忘的边界被悄然消解;张宁的《蜉蝣》系列雕塑则以石膏的物性悖论,凝固了蜉蝣从羽化、挣扎到坠落的生命轨迹,将“朝生暮死”的短暂拉伸为永恒的凝视。蜉蝣的翅膀轻盈如《庄子》“白驹过隙”中的那道“隙”,以其转瞬即逝的生命,叩问《菜根谭》“古今尽属蜉蝣”的虚妄。

 

看似对立的作品形态,实则共构了东方哲学中“刹那即永恒”的宇宙观——正如王夫之言:“天地之化日新”,每一瞬都是永恒的载体。在这个被数字化和虚拟化日益主导的时代,两位艺术家以手工痕迹对抗虚无,回归东方美学中“即动即静”的哲思。

 

展览《瞬息与余响》构成一个超越线性时间的沉思场域:橘红色天空下的奔涌色域与凝固的蜉蝣之姿并置;再到采集的人俯身劳作的姿态与那喀索斯低垂的颈项,共同诠释了宇宙万物在消长中的循环往复——存在既在瞬息中显现,亦在回响中永恒。